作者:胡艺
“我已经失去了柳柳的爸爸,我不想再失去柳柳!”4月20日下午,南方医院脑外科病房内, 34岁的郑凤桃泪如雨下。10岁大的曹柳柳因长了颅咽管瘤日前刚做完第五次开颅手术。而她身患肝硬化的爸爸,为了给她治病放弃治疗,省下2万多元药费,已于去年8月病逝。如今,告罄的医药费让这位年轻的母亲一筹莫展。4月21日消息见报后,不少好心人对郑凤桃母女伸出了援手,郑凤桃的手机几乎被打爆。(4月22日《广州日报》)
丈夫身患肝硬化,女儿又长了颅咽管瘤。为了省钱给女儿治病,丈夫放弃治疗、撒手人寰。伟大的父爱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来体现,听完郑凤桃的哭诉,让人心酸不已。如今,女儿告罄的医药费让这位年轻的母亲一筹莫展。无奈之下,郑凤桃选择向媒体求助,其动机不难理解。笔者注意到,消息见报后,许多好心人向这对不幸母女伸出援助之手,郑凤桃的手机几乎被打爆,曹柳柳的医药费又接上了。政府或许也会给予特殊救助。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帮助,或许能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走出困境。但是个案救助只能解决个案问题,如果没有健全的救助机制作支撑,即使一名重病患者暂时得到了救助,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面对更多因病致贫的家庭,无钱治病的患者,又该怎么办呢?
因此,肝硬化父亲放弃治疗为女儿省医药费,实际上扯出了医疗体制与救助机制不完善,普通群众无钱看病的沉重话题。面对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,面对父女两人同患重病的残酷现实,普通百姓力不从心、深感无奈。医疗费难倒英雄好汉,决非天方夜谭。
事实上,现有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农合医保都是低水平、广覆盖的互助救急模式,并不能解决患者治疗白血病重症这样的问题。正如一位基层医院院长所言“脱贫三五年,一病回从前”。司空见惯的生活困境背后,隐伏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危机,在我看来,医疗费逼年轻的父亲放弃治疗,实际上“将”了医疗体制、救助制度不完善的“军”。说明大多数百姓家庭经济能力十分脆弱,根本没有抵御意外事件和重大疾病折腾的能力。贫困家庭尤其如此。
外来务工人员无力承担重病女儿医疗费,令人感伤,社会应该伸出爱心之手,但是政府不能当新闻看。而应有所反思,有所作为。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,完善相关政策措施,降低医疗费用,给公众提供低价优质的公共医疗产品。补齐大病救助这块医疗短板,显得十分重要。
医改方案早已公布,国家三年内将向医改事业投入8500亿元。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透露说:我国将逐步减少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,计划到“十二五”末,将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降至30%以下,力争达到国际水平。这样的消息让人期待。但是我认为,像贫困农民犯罪保命,大学教授病榻遭解聘,父亲放弃治疗为女儿省药费,这样的案例也是中肯的医改建言。医改政策对更多弱势群体参加医保体现责任担当,给予更多财力支持,十分必要。
有消息说,因为牵扯问题比较大,国家财力不能承受。社会救助法草案被否决。表面上看,社会救助不涉及收入分配改革,但是,用法律的形式提高社会救助水平,补齐大病救助医疗短板,让低收入群众依法享有救助服务,实际上也是在帮助他们分享经济发展的“国富蛋糕”。政府不说像湖南桑植县那样提供免费医疗服务,拿出部分资金作为社会救助基金,适当压缩形象工程与“三公”消费,减少不必要的奢侈浪费,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,完善社会救助立法,健全救助体系,特别是大病救助制度,帮助更多重病患者者、孤残人群、遭遇突发灾难的群众渡过难关。让弱势群体分享改革发展成果,真正做到病有所医,检验着政府的的民生温度与责任担当。
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